綠膿桿菌(Pseudomonasaeruginosa)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環境細菌,以其對多種消毒劑和抗生素的耐藥性而聞名。它能夠引發一系列感染,尤其是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個體(如醫院內感染患者)威脅更大。因此,準確、高效地檢測和培養綠膿桿菌至關重要。

綠膿桿菌的特性:
1.生長環境:綠膿桿菌具有廣泛的生存能力,可以在多種環境中滋生,包括土壤、水源和不同類型的生物體內。
2.顏色特征:在培養基上生長時,綠膿桿菌會產生青綠色的色素(如吡咯啉吡咯烷酮,Pyocyanin),這使其在視覺上易于識別。
3.生物特性:綠膿桿菌為好氧性細菌,能夠在缺氧環境中利用多種有機物進行發酵,同時還具有強大的代謝能力和廣泛的適應性。
4.致病性:綠膿桿菌常常導致尿路感染、肺炎、血流感染及創傷感染等,尤其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更為嚴重。
培養和檢測方法:
1.樣本采集
-從可能感染的部位(如傷口、痰液、尿液等)采集樣本,確保無污染。
2.樣本接種
-使用無菌技術,選擇合適的培養基(如Cetrimide培養基或馬康凱培養基)進行樣本接種。接種時將樣本均勻涂抹于培養基表面。
3.培養條件
-將接種好的培養基放入適宜的培養環境中,一般在35-37°C的溫度下培養24-48小時。
4.鑒定
-觀察培養基的生長情況:綠膿桿菌通常在培養基上形成明顯的青綠色色素,且呈現其氣味。通過生化試驗,如氧化酮試、粘稠試驗等進行更組件的鑒別。
5.進一步檢驗
-使用血液瓊脂和其他適宜的選擇性培養基,確定是否為有致病性的綠膿桿菌,關注其對抗生素的敏感性。
1.臨床應用:
-在醫院環境中,綠膿桿菌常常導致嚴重的感染,尤其在重癥監護病房(ICU)和手術后感染中,因此在進行傷口清創時,及時準確地檢測綠膿桿菌至關重要,且可以通過培養基快速確認感染源。
2.環境監測:
-在供水、環境衛生及酒店衛生管理中,綠膿桿菌的監測同樣重要。通過在環境樣本中培養和鑒定綠膿桿菌,可以預測此環境下潛在的生物風險。